【身邊榜樣】以專業建設為抓手,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見成效——記校就業工作先進個人蘇純教授的先進事迹

發布者:航空與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飛行學院發布時間:2022-09-23浏覽次數:92

蘇純為我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也是18機五的班主任,系下設2個專業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2021屆畢業生就業率20215月底即突破80%,在常就業率突破40%師生共同努力成果顯著,其中系部配合學院主要采取了如下四個舉措。

舉措一 高效利用專業導學與就業指導課堂

專業導學是新生入學即接觸的通識課,系部每年都會聘請3-4位産業教授與其一起承擔授課任務,這些省、校級産業教授都是制造業典範企業的領軍人物或勞模,他們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對本專業學習充滿了憧憬與渴望,對自身确定了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标。在這樣的前提下,接下來學生會更合理地規劃大學學習,更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努力大部分學生會讓自己的職業發展願景越來越清晰。

進入大四,準畢業生們又将學習就業指導課。這門課系同樣高度重視,仍然由系主任擔任主講教師,長期聘請光洋軸承人事總監、钴領刀具培訓主管等3位業内資深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并安排專職輔導員介紹就業政策和就業要求,課程作業要求撰寫簡曆和求職報告,安排模拟面試等。課程考核采用了“N+1”次課程考核模式,注重實踐成果考核,将學生職業規劃情況、學生對就業市場的了解狀況、學生為職業發展所做出的變化情況等計入考核标準,提高考核結果的科學性。根據課程評價問卷調查統計,80%以上的學生認為通過就業指導課的學習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就業競争力。

舉措二 加大就業指導工作力度

航飛學院成立了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畢業生就業工作目标責任制管理,制定了就業創業管理辦法及畢業生就業工作考評辦法,将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求落實到每個系部,落實到每位班主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工作會,根據學校文件和實際情況确定年度就業工作目标,對于在就業指導和服務、就業市場建設與維護、就業工作調研、就業去向落實率等方面遇到的新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制定應對方案,以确保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穩步開展。

該系配合學院進一步規範了推薦實習、就業工作程序及制度,并且大力倡導班主任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充分調動社會關系推薦畢業生去在常企業實習或就業,努力提高畢業生在常就業率和對口就業率。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活動,如通過暑期企業生産實習、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通過指導各級别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學生的創新綜合素質和創業實踐能力。這些舉措能夠取得實效得益于系部三十多位教師的大力配合,是他們的傾心關愛和無私奉獻為畢業生就業工作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舉措三 努力拓展就業渠道

作為國一流建設工科專業,該系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具有鮮明的産教融合特色,同時具有智能制造國家級産業學院的背景和江蘇省首批産教融合型專業背景,一貫重視學生技能培訓,不斷創新培訓渠道,拓展校企合作培訓空間,建設實訓基地和産教融合基地,推動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從而有效提升培訓與就業質量。

在校院兩級領導的關心下,系部結合專業特色,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溝通,2021年度共簽訂7份校企合作“五合一”基地合作協議,與長江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0餘家業内知名企業開展長期合作,吸引钴領刀具等多家跨國企業參加“雙選會”,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培訓和就業機會。

舉措四 持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智能制造工程系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持續改進的要求,利用召開“雙選會”和走訪用人單位的機會,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征求往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目标合理性和畢業要求達成度的反饋意見,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思想品德、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的評價,進而歸納分析,掌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以反饋人才培養。此外,學校持續委托第三方數據調查機構—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對應屆畢業生開展質量跟蹤調查,形成調查報告。根據上述反饋意見,專業系部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充分适應地方經濟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愈來愈體現“産教融合、創新創業”的辦學特色,如聯合企業開展産教融合示範課程和企業課程建設,已建成4門産教融合型示範課程,10多門企業課程,再如近兩年,連續培養省産業教授3名,校産業教授3名,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

航空與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飛行學院 法铮铮/文 尹飛鴻/審核)

Baidu
sogou